垃圾分類是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環節,事關人居環境改善。今年以來,章丘區環境衛生管護中心始終把垃圾分類作為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以“基層黨建引領、試點村居立標、示范片區鋪路”為著力點,全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創建。截至目前,繡惠、棗園、官莊、文祖等4個示范片區、33個社區(村)基本實現垃圾分類責任主體、收運體系、公告制度、公眾參與“四個全覆蓋”。
高位推動壓實鎮街屬地管理責任
據了解,章丘區全面壓實鎮街屬地管理責任,各鎮街成立專班,建立“鎮街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村黨員包戶”黨建管理責任制,“政府抓總、部門指導、屬地作戰”工作格局全面建立。
同時,嚴格規范標準,結合垃圾分類要求,相繼制定收集容器標識、設施配置及管理、掛牌告知制度、分類投放指引、垃圾收運模式、臺賬建立管理、督桶員配備等規范,所有示范片區、試點社區(村)全部達到有組織機構、有督導隊伍、有設施設備、有宣傳陣地、有公告制度、有基礎臺賬、有檢查評比“七有”標準。
分流管控完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
目前,章丘區各試點社區、村居均設置一處大件垃圾暫存點,集中存放、專人管理、統一轉運。投資60余萬元,購置2臺容載量為25噸的大件垃圾破碎車,在城區、相關鎮街設置13處大件垃圾處置點。實行集中破碎,分類處置、減容減量,大件垃圾日處置量約為4噸。同時,依托社會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通過設置智能回收箱、開設積分兌換超市、開發微信預約小程序等形式,可回收物由第三方企業定期進行資源化回收利用,定點+上門、線上+線下、積分+兌換相結合的可回收物“多模”收運體系初步建立。
餐飲垃圾如何實現統管統運?章丘區配置13臺廚余垃圾收運車、2600余個專用收集桶,通過簽訂協議、巡查督導、強制分類等措施,對主城區及13個鎮街駐地的1600余家飯店、賓館、食堂等餐飲單位產生的廚余垃圾實行統一收運處置,廚余垃圾日收運量為65噸。
焚燒發電實現垃圾資源化再利用
為了實現垃圾變廢為寶,章丘區引進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項目自建成運行以來,共處理生活垃圾52萬余噸,發電1.4億度。此外,總投資15億元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二期工程(靜脈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建成后,生活垃圾末端處理能力將全面增強。同時,實現了廚余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目前廚余垃圾生物處理項目4個養殖車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美洲大蠊陸續開始孵化放養復制,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及攝食量的增加,廚余垃圾日處理能力可達200噸。
對于有害垃圾采用暫存轉運的方式進行處理,章丘區對總容量約為1.5噸的有害垃圾存儲車間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按照功能分區和環保,完善防揚散、防滲漏、防火患等安全防護措施。有害垃圾實行單獨收集、獨立運輸、集中暫存,每月轉運至有資質企業作無害化處理。
宣傳引導提升居民積極性
章丘區投資400余萬元,購置9.3萬余個家庭一體式投放桶,配備1620個可回收物收集桶,171個有害垃圾收集容器,1630個廚余垃圾收集桶,4600個其他垃圾收集桶,20輛廚余垃圾專用收集車,安裝212個分類標識宣傳亭,分類設施達到全覆蓋。同時,購置有害垃圾專用收集車,結合固定每月1周的有害垃圾收集活動,推行定時循環收運模式。
為了夯實宣傳陣地,章丘區成立垃圾分類宣講團,圍繞“什么是分類、為什么分類、怎么樣分類”三個主題,分門別類制作社區、村居、公共機構等垃圾分類課件,印制宣傳彩頁,走進市民中間,廣泛開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村居、進學校、進家庭”六進活動60余場次,傳授知識、答疑解惑、宣傳造勢。目前,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和覆蓋率分別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