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3日全區20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后,24日上午,天橋區又以網絡視頻的形式,舉行了2020年“雙招雙引”項目簽約儀式。儀式上,該區集中簽約了15個項目,占地面積約2400畝,總投資約160億元,主要涉及5G納米新材料、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科技服務等領域。
“這既是我區‘雙招雙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加快各類項目接續推進、滾動發展的有力舉措,也是全區落實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部署會議精神,以更大決心、更實舉措爭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雙勝利的充分體現。”天橋區委書記韓偉表示。
“云端”簽約推動政企遠程合作
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贏。在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的關鍵期,天橋區項目集中簽約采取1個主會場現場簽約,4個分會場視頻簽約的形式。
據悉,現場簽約的15個簽約項目中既有“大而強”,也有“小而精”,涵蓋了5G納米新材料、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等高端領域;簽約企業既有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也有行業龍頭領軍企業。
在新材料產業領域,有投資5億元的5G納米高頻材料制造和智慧物聯網應用項目;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領域,有投資4億元的濟南人工智能產業園二期項目,投資1億元的濟南聯捷智能科技軌道交通智能設備生產項目;產業地產領域,有藥山西現代商務綜合體項目、大魏城市綜合體項目、黃崗城市綜合體項目、田莊商業綜合體項目等。
“雙招雙引”從面對面變線連線
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天橋區創新招商模式,引導“雙招雙引”工作由“面對面”向“線連線”“屏對屏”轉變,使用微信、釘釘、郵箱、視頻連線等各類方式,與客商保持不間斷聯系,全力推動重大項目洽談、簽約項目服務。
借助“云端”洽談,天橋區“雙招雙引”工作按下“加速鍵”。15個集中簽約的項目中,僅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就占5個,包括人工智能產業園、高溫復合材料、5G納米高頻新材料、軌道交通智能設備等,園區內新材料智造發展方向越來越顯著。
量多更要質優。隨著新一批“高尖端”項目的簽約,天橋產業升級也迎來“拐點”,尤其是科技服務業。隨著康日達生命科學研究院、中智匯華東運營中心和小米智能科技體驗中心等項目順利簽約,將有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天橋。其中,康日達生命科學研究院項目計劃打造天橋區首家腦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獨角獸企業,成為全國腦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的風向標企業,建立全國腦科學+人工智能產業總部經濟基地。
為全年“雙招雙引”工作“劃重點”
在“人員返城、企業復工”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做好企業服務工作,推動簽約項目盡快落地見效,天橋區及時啟動容缺機制,為企業提供快速優質審批服務。為減少人員流動、防止交叉感染,該區將審批服務窗口前移,設立幫辦代辦窗口,代替企業拿到后臺進行審批,真正做到“天橋幫你辦全程”。
對于下一步“雙招雙引”工作,天橋區將重點放在引進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先進材料、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等高端服務業項目;注重“雙招雙引”考核和實際工作有機結合,圍繞省、市考核標準和要求開展工作;注重財源型、稅源型項目與新興產業項目引進;注重特色產業集聚和產業組織,突出產業龍頭企業作用。同時,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園,重點發展先進材料、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產業;以藥山片區為重點,加快建設新技術、新產業經濟發展新高地;以濼口片區為重點,加快建設國際商貿區;加快打造樓宇產業園和億元樓;做大做強天橋區控股公司等國有平臺,力爭兩年內運營資金達到50億元以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