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于表揚2019年度山東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的通報》,市中區作為全省十個區縣之一,獲評“2019年度山東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同時,市中區2018、2019連續兩年入選全省人才工作創新案例。
春江水暖鴨先知。人才和企業對人才環境的感覺,往往是最敏感、也是最準確的。今年,市中區對2019年市級重點人才工程入選者配套1105萬元扶持資金,給予市中區“經緯領軍人才”政策資金560萬元,并對在市場化引才中成效突出的2家機構(個人)授予“經緯伯樂”稱號,發放獎勵資金12萬元,各領域高層次人才在“品質市中”的舞臺上紛紛“名利雙收”。近日走進市中區,探尋他們獨特的人才工作密碼。
創新政策體系 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
人才是當今社會的“第一資源”。市中人才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觀核心精神為指引,本著“海納百川、追求卓越,品質服務、共創輝煌”的人才工作理念,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9年,市中區先后引進院士6名、國家科技領軍人才2名;7人被評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泰山學者,23人入選泉城“5150”引才倍增計劃、泉城產業領軍人才支持計劃;落地第二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項目20個,其中獲獎項目16個,數量均名列全市第一。
市中人才工作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跨越式發展,政策創新居功至偉。2019年,在全國率先出臺《濟南市市中區、濟南大學關于協同開展招才引智促進創新創業的意見》,打破引才體制壁壘,為企業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提供高校事業編制;在全省率先出臺《市中區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預評審管理辦法》,將人才項目評審中的專家評審環節前置,極大提升了項目落地轉化率。有了創新政策的加持,解決了海內外人才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放心大膽地成為市中人才大軍中的“弄潮兒”。
放開國際視野 全球范圍“招賢納士”
“雙創大賽”聚才引才的效果非常明顯,已經成為全國各地高效聚才的法寶。市中區把“雙創大賽”作為招才引智的重要渠道,精準對接落地海內外“高精尖”項目。
山東艾克瑞特教育咨詢公司的董事長張祖平,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能被評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我是做機器人教育培訓的,去年通過全省創業大賽獲評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主要得益于市中區的全程協助與貼心服務。”張祖平說,“疫情期間,市中區協助濟南農商銀行為我們辦理了980萬元的‘人才貸’,利率非常低,手續也很簡便,為企業渡過疫情難關注入了源頭活水。”
在抓好“賽會聚才”的同時,市中區不斷豐富多元化引才路徑,助力全區人才隊伍量質齊升。聚焦人才工程牽引,自主申報入選省級人才工程28人、市級人才工程507人。聚焦“人才+項目”協同引才,與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日韓近50家企業簽約,微軟、大唐網絡等一批人才技術集聚的500強企業相繼落戶。聚焦“一事一議”精準引才,引進中科院院士劉新垣、發展中世界工程技術科學院院士鐘義信、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亞歷山大·蘇沃洛夫等6個院士項目,以及1個國家級領軍人才項目。
營造最優生態 建設人才滿意的“市中家園”
栽下梧桐樹,不愁鳳凰來。市中區在搭建平臺方面不遺余力,按照“國際視野、國際標準、國際風格”的總體要求,建成了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總部空間,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集聚兩大“國字號”人才基地的區縣,與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山東科創大廈等平臺“串珠成鏈”、協同發展。2019年,全區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3家,省市級企業研發機構、眾創空間4家,引進各類創新平臺11個,著力打造“集聚平臺的平臺”,給各類人才充分展示的空間。
為人才提供無微不至的“家人式”服務,是市中人才工作的內在驅動力。山東淼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市中區不到4年時間,累計簽訂合同額超過3億元,總經理李瑞芝2019年被評為泉城產業領軍人才。“市中區這兩年的人才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企業、園區到政府部門,你都能感覺到一種濃濃的愛才敬才氛圍。無論是員工招聘,還是提供貸款融資等服務,只要你提出來了,或者他們自己發現了,都會主動幫你解決。”李瑞芝這樣評價市中人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