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智匯生態-AI共創未來”人工智能生態伙伴大會在濟南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2024年,濟南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482億元。國際數據公司(IDC)評估顯示,濟南位列2024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第八位。會上還發布了濟南市首批120個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薦名錄。
從全國看,人工智能的發展備受重視。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會議,研究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賦能新型工業化的思路舉措,指出全系統要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近年來,濟南充分發揮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雙區”同建戰略優勢,把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全市13條標志性產業鏈之一進行重點培育,取得明顯成效。
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482億元,占全國比重8%,位列2024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第八位,上榜中國AI創新之城20強。
整體看,濟南人工智能核心要素支撐有力、應用場景豐富多元。算力方面,濟南擁有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華為濟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一批算力集群,算力規模位居全省首位,截至2025年5月,全市算力總規模達到5290PFlops,其中,智能算力規模4599PFlops。目前,華為持續加大在濟南投入,正加速推進在歷下區布局的“一中心三平臺”(華為濟南創新中心、鯤鵬生態創新平臺、軟件開發云平臺、人工智能云平臺)的建設。
數據方面,濟南累計獲批省級優秀大數據產品281個、優秀大數據解決方案276個、優秀大數據應用案例102個,已建成1個數據標注實踐基地、1個數據標注實訓基地,累計建成31個行業數據集,數據總規模突破5000TB。
算法方面,濟南納入全省重點監測范圍大模型企業62家,占全省總數的45.6%,7個大模型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占全省總數的63.6%),40個大模型通過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占全省總數的58.0%),均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應用方面,濟南累計征集和發布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600余個、解決方案800余個,覆蓋17個行業和600余家企事業單位。6家企事業單位入選工信部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智賦百景”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2個案例入選工信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33個大模型應用案例入選山東省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應用案例,占全省比重66%。
政策方面,我市相繼出臺《濟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濟南市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和50億元專項基金,全力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濟南市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薦名錄共120個,來源于國家網信辦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產品(占全省比重60.8%)、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業領域行業大模型“揭榜掛帥”攻關項目(占全省比重35.2%)、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應用案例(占全省比重66%)以及重點監測的大模型產品(占全省比重58.7%),涵蓋工業、數字政府、醫療健康、能源、教育、交通等12個行業和領域。其中,工業領域大模型最多,共44個,占比36.7%;企業服務大模型17個,占比14.2%;數字政府大模型12個,占比10%;醫療健康大模型11個,占比9.2%;其他行業領域大模型36個,合計占比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