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1-12-09
信息來源:
本報訊(見習記者 李雪梅 通訊員 張修竹)“這個冬天的取暖有保障了!”家住槐蔭區緯七路14號的71歲鄭翠燕老人高興地說。近日,青年公園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在定期走訪中發現老人為取暖犯愁,立即協調給她送來了500公斤煤,還免費疏通家里煙道。這僅僅是青年公園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工作的一個縮影。自12345服務熱線開通以后,辦事處將為民服務中心與12345服務熱線承辦單位整合,服務內容由社區物業維修拓展到城市管理、社區環境推動等方面,服務業務由家庭延伸擴大到社區,逐漸探索出了一條開放式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的新路子。
為民服務中心是個什么部門?很多人可能聞所未聞,但在青年公園街道轄區內已不是什么“稀罕物”。青年公園街道轄區內大部分都是開放式小區,沒有物業公司,家里漏水了、下水管道堵了成為居民最頭疼的事。于是,青年公園街道探索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區物業化管理服務機構———“青年公園為民服務中心”。由辦事處劃撥專項資金,為轄區殘疾人、低保家庭、特困家庭等群體提供免費服務,對普通居民以成本價提供服務。
為開放式小區物業服務找“婆家”
前衛街社區一處居民院內沒有廁所,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更為不便。剛剛在院內西側建立的生態廁所,又因居民糾紛無法安裝下水管道而遲遲未能啟用。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了解這一情況后,一方面積極調解居民糾紛;另一方面,協調執法中隊、城管科等相關部門和科室,共同商議解決辦法。在化解居民糾紛后,順利進行管道施工,為居民解決了如廁難題。雖然這一難題得到了解決,但160多個樓院的物業管理難題并不止這一件。“青年公園街道辦事處老居民區多,我們通過入戶走訪、樓院長雜談等方式,了解到在遇到下水道不通、化糞池堵塞等常見問題時,居民急盼配套物業管理服務。”青年公園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吳云霞告訴記者,但常常因物業服務收費而使這些問題一拖再拖。一方面是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是老式居民小區難以引進物業,破局的關鍵在哪里?青年公園辦事處在傾聽上級領導、物業公司等各方意見后,為居民提供無償物業服務。
溝通居民和政府部門的“連心橋”
為民服務中心成立后,社區居委會通過樓院長向各樓院的居民發放“為民服務聯系卡”,公布為民服務中心的服務項目、熱線電話等。工作人員每年對轄區內400多戶困難家庭進行走訪,季節更替時對殘疾人家庭、孤寡老人等特殊家庭進行專門走訪了解群眾的服務需求。為民服務中心主任田濟慶介紹說,夏季來臨之前,為民服務中心對轄區內平房、老樓房家庭線路進行排查,防止夏季用電量大可能存在的線路安全隱患;冬季來臨之前,為轄區居民樓煙道進行疏通,確保冬季取暖安全。“為民服務中心已經成為溝通居民和政府部門的一條連心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新村說,“中心”熱線已經漸漸成為社區居民心目中的“12345”,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好管家、好幫手。從2010年1月到今年9月,為民服務中心受理市熱線交辦工單605件,全部按時辦結,反饋率100%,群眾滿意率98%,共投入83000多元。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