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_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1欧美精品成人综合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免费视频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圖片新聞】濟南:小社區實現大治

發布日期:2011-10-28

信息來源:

圖一:天橋區社區服務中心場景一瞥。


圖二:進一個門,辦所有事。這是天橋區社區建設的“目標”。


圖三:小社區也有“大”特色。
編者按:近年來,全市積極圍繞構建適應現代化省會城市發展,建設具有濟南特色的社區建設新格局的總體目標,努力推動和諧社區建設深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2002年,全市及市內四區分別被民政部表彰命名為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市”和“示范區”,2009年,全市又有2個區、5個街道、6個社區被民政部表彰命名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2011年,全市有13個社區被省民政廳表彰命名為“山東省城市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在市民政局開展的“貼心民政”服務品牌創建活動中,我市推出的“社區十分鐘生活服務圈”,連續兩年被評為“貼心民政十佳品牌”。
多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和諧社區建設作為構建和諧濟南的基礎性工作和城市發展的主要內容來抓,不斷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適應現代化城市發展需要、“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新型社區管理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
一是改革街道管理體制。合理調整街道規模和設置,先后將近郊14個鄉鎮改建為街道,將城區不足3萬人口的街道合并調整,使每個街道人口達到5萬人左右,市內街道辦事處由原來的48個逐步調整為66個。本著“便于服務管理、便于資源共享、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近年來按照3000戶左右設置一個社區的標準,先后3次調整社區規模,將原有670個社區居委會調整為445個;2008年,又將多年來老城區的散建居民樓、破產及外遷企業家委會、新建居民小區等19萬居民納入社區管理,新建了21個社區居委會,既較好地實現了社區管理全覆蓋,又使社區資源得到有效整合。與此同時,不斷探索完善社區管理新模式:為解決社區居委會工作負擔過重、人員不足的問題,在市中區開展了建立“A”型社區管理模式的試點工作,即以社區黨組織為連接核心,以社區居委會和以街、居聘任的社區工作者組成的社區服務站為邊的管理模式,有效地強化了城市基層社會管理和社區服務工作的開展。市中區試點經驗的推廣,使全市普遍建立起3-5人的社區服務站,在街、居領導下共同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做好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三是構建“五位一體”的新型社區管理服務體制。2009年在天橋區緯北路街道康橋社區、北園街道柳云社區開展了“五位一體”社區管理服務新模式試點工作,即將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負責人通過法定程序選為居委會成員,建立起由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社區服務站、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共同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自職責,較好地解決了社區組織之間關系難理順、工作難協調、服務難落實等長期制約社區和諧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形成管理和服務一體化格局,實現了社區管理服務發展的良性循環。
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社區服務基礎設施,提升社區人居環境和改善社區工作和居委會成員的生活條件,是和諧社區建設的必然要求。
2002年以來,我市先后投入福彩公益金5050萬元、區街配套24755萬元,新建、改擴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352處,面積18.02萬平方米,使全市城區社區居委會辦公服務用房平均面積從不足100平方米提高到430平方米,提前完成了目標。僅2009年,就投入福彩公益金770萬元,改擴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41處、3萬多平方米。投入資金4億多元,對全市多年失修的背街小巷和社區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并集中進行了綠化、硬化、亮化,城市宜居指數大幅度提升。投入資金2億多元,先后建立社區服務中心53處,社區服務站445處,新增各類服務設施3700多處;投入435萬元,統一為每個社區居委會配備了微機和價值5000元的圖書。2007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由市、區兩級財政按5:5的比例支付社區居委會成員的生活補貼和社區經費。目前,社區居委會成員生活補貼標準由2006年的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現在的2592元,并建立起隨上年度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逐年提高的自然增長機制。
大力推進社區服務社會化、產業化和信息化、積極構建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實現了服務內容從滿足大眾化服務需求向滿足個性化服務需求提升,服務手段從傳統手段向現代化、信息化手段提升。
目前,全市社區服務項目達到200多個,涌現出一大批深受群眾依賴的服務品牌。為更好地推動社區服務的規范化、制度化、系列化、社會化,2008年在全市統一開展了打造“社區十分鐘生活服務圈”工作,制定出臺了《濟南市打造“社區十分鐘生活服務圈”指導標準》,規范了5大項19類的服務內容、服務標準和服務程序,實施了轄區內社會服務實體加盟“社區十分鐘生活服務圈”拓展措施,擴寬了服務范圍。從今年開始,提出了3年內全市城區445個社區全部完成打造任務的要求,目前已有231個社區達到或基本達到“社區十分鐘生活服務圈”指導標準。推動政府公共服務進社區,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達142處、社區警務室435個、幫教小組2266個、社區文化中心311處,全市90%的街道和50%的社區建設了健身路徑;志愿者服務、青少年成長俱樂部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群團組織在社區有效建立。2009年投入資金300萬元,新上了“貼心一鍵通”老年人緊急救助服務系統,實現了為全市“空巢”老人提供“365天日常看護、24小時緊急救助”和“輕松一鍵、居家無險”的服務目標,使老人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救助和生活服務。在拓展完善社區服務的同時,解決了2.6萬余人的就業問題。
開展豐富多彩的創建活動,讓廣大居民主動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形成了住在社區、關心社區、熱愛社區的生動局面。
一是積極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早在2005年5月,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創建“和諧社區”活動,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了創建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在全市開展創建“和諧社區”活動的意見》以及創建標準,與新聞媒體聯合開展了和諧社區評選活動,促進了創建活動深入開展。2007年,民政部組織24個省市在濟南對《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指導標準》和《測評體系》進行了論證。近年來,我市按照新的要求和標準,不斷完善創建措施,豐富創建內容,提升創建水平。目前,全市已建設和諧社區示范街道15個、示范社區40個,市內4個區、11個街道、22個社區被省表彰為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單位。二是廣泛開展“平安社區”創建活動。全市90%以上的社區達到了“平安社區”的標準。2006年,槐蔭區青年公園街道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中國大陸首個“安全社區”。2008年4月,槐蔭區被全國安全社區促進中心命名為全國第一個安全區。三是努力開展“特色社區”創建活動。按照突出社區亮點、打造社區品牌新目標,積極培育學習型、自治型、服務型、生態型、數字型等各類特色社區,以特色促和諧。目前全市特色品牌社區數量已達65個,較好地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四是開展“精品社區”創建活動。堅持以點帶面、優中創優,努力打造樣板社區。今年,在全市集中打造35個精品社區,其中13個社區被省表彰為示范社區。出臺了《濟南市城市精品社區打造標準》,積極推進“貼心民政進社區”,大力實施“稱心工程”,努力打造貼心服務品牌,形成一批功能齊全、服務完善、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的新型社區,帶動了全市社區建設上檔次、上水平。
(本報通訊員 王輝)
信息來源:濟南日報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