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濟南正積極推進“攜河”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天橋區作為攜河北跨、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先行區的橋頭堡和主陣地,迎來了全面趕超發展的歷史性重大機遇。助推攜河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政協責無旁貸。在新一屆區政協主席會上,區政協主席樊瑞提出:天橋區政協要圍繞黨委、政府的戰略部署,以“建好班子、帶好隊伍、干好工作、樹好形象、爭創先進”為主線,發揮優勢,有效履職,積極為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作出積極貢獻。
當標兵、作表率、創一流
積極投身新舊動能轉換第一線
加快攜河發展,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政協委員是其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天橋區政協提出,要打造一支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政協委員隊伍。引導委員充分認識自己所肩負的職責使命,讓委員在攜河發展的實踐中充分施展抱負才華。
激發委員在本職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鼓勵支持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天橋區戰略重點,積極投身建設主戰場,在本職崗位上當標兵、作表率、創一流,以實際行動在“四個中心”建設、“五項重點工作”中建功立業,真正在招商引資、攜河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激發委員在政協工作中發揮主體作用。天橋區政協注重引導委員切實履行好政協職能,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據統計,區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198件,立案174件,堅持重要提案提交主席會議專題研究、領導檢查督辦提案工作和重點提案分工負責等制度。目前,所有提案均已在規定時限內辦理完畢,面復率100%,委員滿意率、基本滿意率100%,使政協提案真正發揮了參政議政、反映社情民意和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好事的有效作用。
謀大計、建真言、獻實策
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獻計出力
今年是新一屆天橋區政協的開局之年。天橋區政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使政協工作與黨政工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做到“黨委想什么政協議什么、政府做什么政協幫什么”。
謀發展大計。天橋區委高度重視政協協商民主工作。今年,區政協要圍繞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加強道路擁堵治理、增加文體設施建設等內容,重點組織好5次雙月協商座談會。區政協組織的“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雙月協商座談會,9位區政協委員和2名市民巡訪團成員圍繞協商內容議政建言,特別是建立拆違拆臨群眾舉報受理制度的建議,得到有關部門充分肯定,并認真落實,受到群眾好評。
建有用之言。區域經濟的轉型發展,必須有良好的發展環境作保證。天橋區政協對環境保護、園林綠化、土地資源管理、安全生產、道路交通等進行視察,特別是對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棚改舊改(征地拆遷)、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五項重點”工作,組織委員進行專題視察,提出意見建議,推動相關工作的落實和職能部門工作的改進。
獻務實之策。調查研究是政協履職的前提。根據區委的統一部署,組織政協委員,深入一線,對攜河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形成了《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材料,在全區領導干部務虛會上作了發言;形成了《區政協委員對天橋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反映》材料,在全區加快趕超發展工作大會上作了發言;形成了《關于天橋區經濟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為民、務實、開放
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凝聚正能量
天橋區是濟南“攜河北跨”的第一窗口。為助推攜河發展,天橋區政協緊扣區委提出的動能轉換、鳳棲天橋、企業培育“三大工程”和環境提升、交通提升、民生事業提升、社會治理提升“四項提升行動”措施任務,在履職中注重樹立三種政協形象。
樹立為民政協形象。天橋區政協把親民為民貫穿于履職全過程,多建利民之言,多謀利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區政協建設了占地100余畝的“政協林”,在每年“植樹節”期間開展植樹活動,現已種植樹木5000多棵,以實際行動為濟南“建綠透綠”貢獻力量,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樹立務實政協形象。天橋區政協從健全工作機制入手,制訂了領導班子成員分工、工作規則等一系列辦法和制度,為扎實做好政協工作提供了機制保障。加強了政協機關的作風建設,在政協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愛天橋、作貢獻、轉作風、爭一流”活動,機關人員以務實的作風,積極參加“創城”工作,參與街道、社區義務勞動,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樹立開放政協形象。天橋區政協組織有關人員到濰坊等地考察學習,江西省瑞昌市、云南省政協先后來天橋區考察學習,增強了工作交流。提高向社會的開放度,運用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網站等手段和媒介,加大對政協工作、委員履職的及時報道,今年由《聯合日報》媒體中心對天橋區雙月協商座談會進行現場直播,努力讓群眾感到委員就在身邊,政協離我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