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組部人才工作局的指導下,《中國人才》雜志社組織開展了“第三屆全國基層人才工作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全國范圍內共評出最佳案例35篇、優秀案例85篇。我省共有6篇案例入選,其中歷下區報送的《優化平臺 優化結構優化服務 “一核三優”工作模式助推人才發展》為我市唯一獲獎案例。
近年來,歷下區圍繞服務科學發展,以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為核心目標,大力實施“趵突”人才強區戰略,全面強化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作用發揮,培育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2016年歷下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駐區企業中創軟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獲2016年度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賽蒙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獲全市5150創業團隊第一名。
為把人才智力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培育區域新的經濟增長點,歷下著力搭建四個平臺,推動創新資源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搭建雙創載體平臺。建成山東硅谷產業基地、大學生創業產業園等一批科創基地和孵化器,通過項目跟蹤服務、搭建眾創空間、創新支持模式、完善服務體系等舉措,重點培育發展高新科技、軟件信息、設計咨詢、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吸納鼓勵優秀人才雙創發展。大學生創業園被評為“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搭建技術共享平臺。為切實解決光電領域人才儀器采購成本高這一現實“痛點”,歷下投資500萬元,與中國科學院、山東大學聯合打造集實驗測試平臺、技術服務平臺、信息交流平臺、專業提升平臺、人才交流平臺于一體的光電實驗室。目前,已培育、孵化賽蒙斯生物、格物光電、華唐環保3家光電子企業,引進中科院張軍強博士、山東大學盧景琦教授、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許春博士等國內外光電領域知名專家為兼職顧問,培養了20余名光電子領域高層次人才,開發的手持式拉曼檢測儀等高附加值產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對該技術的壟斷。搭建中介服務平臺。加大省級人力資源產業園——濟南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力度,與萬寶盛華、中智集團等國際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著眼于培育一批服務專業化、發展規模化、運行規范化的科技人力中介機構,打造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科技中介服務人才隊伍。發揮國際一流人力資源機構專家優勢,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問診把脈”,找準發展癥結,明確引才方向。
優化結構人才隊伍實現長遠發展
針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歷下通過人才工程創新,促進人才隊伍的整體發展。實施社工人才深度開發工程。不斷加大社工服務經費的投入力度,保證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持續性,為社會工作長效發展奠定基礎;以“琢玉計劃”為核心,開展社區公益服務項目創投大賽,加強社區社會工作者及社區青年領袖社工人才能力建設和培養,推動社區工作者向專業社工人才轉變。實施“雛鷹助飛”工程。在全區選擇規模大、信譽好,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并有長期承擔就業見習意愿的各類用人單位,發揮區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作用,提供實踐崗位,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一批創業計劃在項目資助、小額貸款及租金減免等方面得到有力扶持。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搭建企業家素質提升工作平臺,選派優秀企業家參加各類知識拓展及業務培訓,利用各類推介會、洽談會,全面展示企業及企業家形象,逐步形成產業發展高層次人才管理梯隊。
優化服務人才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優化服務是人才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才工作鏈條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工作中始終做到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積極推進人才服務體系建設,讓各類人才在歷下發展順暢、生活舒心。生活保障。先后投入5000余萬元,實體打造“濟南中央商務區人才之家”一期工程,高標準建設人才公寓,用作高層次人才的短期生活和前期商洽用房,以公寓的“磁石效應”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激勵關懷。在對全區人才進行普查摸底的基礎上,實施“十百千人才工程”,投入千萬元獎勵,重獎首批高端領軍人才、歷下英才、首善之星,進行重點關心服務,尤其在醫療保健、子女教育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通過建立黨委聯系專家、定期座談、定期走訪等制度,及時了解解決服務對象的所想、所需、所困。個性服務。落實人才“一對一”服務專員,立足企業及人才個性需求,通過專人盯靠,為高層次人才提供融資擔保、健康查體、素質提升等“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