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3-05-06
信息來源:
平陰縣林業局老干部黨支部在上級相關部門及林業局黨總支的關心、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為響應縣委提出的"三年突破平陰"的號召,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的"三大優勢"(即技術優勢、經驗優勢、政治優勢)和在經濟發展、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使離退休老干部更好地服務于全縣"干事創業、跨越發展"的大局,努力為實現"三年突破平陰"余熱生輝。
黨支部成員汪心泉同志,是我縣林果功臣、高級工程師。76歲高齡的她,退休不退志,繼續為全縣的林果生產、林果業的發展、農民致富無私奉獻。她雖患有腰椎嚴重的s形病變,手顫、腿疼,但卻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現場指導,廢寢忘食,不計名利,不計報酬,成為果農的貼心人,至今前來咨詢的群眾絡繹不絕。她先后被南石峽村等單位聘為林果協會名譽會長。為服務農村,服務農業,農民致富,做出了積極貢獻,永葆共產黨員的優秀本色,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她的事跡曾經在省、市等多家報刊報道。2004年10月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
為繁榮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支部成員、原縣林業局副局長、年近八旬的曲緒奎同志,利用8年時間完成了他的處女作——長篇小說《綠陰》。曲緒奎同志大學畢業后曾在國有大寨山林場工作了二十余年,把青春和汗水獻給了大山,獻給了國家的林業生產,為建設生態家園、綠色平陰,促進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
他的長篇小說《綠陰》,講述的就是幾位六十年代的大學生在大山深處,在為人類營造綠陰中,把青春和生命奉獻給大山的故事。也是作者長期在基層工作親身體驗的具體寫照。它描寫了新中國建立后至八十年代初,林場職工造林綠化,保護生態的情景。通過充滿濃郁的林業職工的生活氣息,謳歌了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在艱苦的條件下,艱難創業,艱苦奮斗,獻身林業的雄心壯志。表達了這位老人對基層、對林業、對林業職工血肉相連的親情。原山東省林業廳廳長張德民同志,看到此小說后,親自為《綠陰》作序,序言中曰:"夕陽無限美,霞光照滿天,為民做貢獻,不受年齡限。"林業局老干部黨支部書記李鐵軍同志一口氣讀完《綠陰》,幾次感動得熱淚盈眶,并深有感觸的寫下"五言絕句":"質樸的語言,優美的華章,執著的事業,真摯的情感。"他的事跡也曾在《老干部之家》、《新平陰》等報刊中刊登。
"有退休的干部,沒有退休的黨員"。原平陰縣林業局果樹站站長張克誠同志,于2008年退休,退休后為服務于全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于致富農民群眾,積極推廣和繁育果業新品種,在他的帶領下,在榆山辦事處三山峪村,建起了"濟南文強農業開發公司果品實驗基地"160畝(其中山林面積40畝)。已苦干三年,共整地120畝,新打機井一眼,配套一眼,修水池兩個,安裝低壓微灌管道2000余米,節能灌溉120畝,修生產旅游路500余米。目前為止,共培育優質蘋果品種32個。引進蘋果新品種首富、太紅、寒富、柱形蘋果等4個。其中耐寒新品種寒富是濟南市獨一無二的先進品種,首富、太紅已經省級鑒定為山東省優質蘋果新品種,在陜西楊凌高新區引進的柱形蘋果短枝密集型新品種,畝產高達30,000斤左右,即可榨汁又可食用。培育蘋果、核桃等優質苗木10萬余株。他們還建起了辦公室、接待室、宿舍、伙房、食堂等辦公設施500余平方米,總投資近300萬元。目前他們的實驗基地已初具規模,并初見成效,已成為平陰縣又一個農業觀光旅游的好去處。他這種牢記黨的根本宗旨,艱苦創業的精神,受到了縣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由于事跡突出,2011年該基地經驗收被評為濟南市特色果品示范園,受市政府物質獎勵10萬元,張克誠同志也于2011年度被評為 "四好黨員",2012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退休的果樹高級工程師、共產黨員周廣彬同志充分發揮業務專長,經常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實際,深入農民群眾,指導果樹生產,和農民朋友打成一片,為農民群眾排憂解難,深受群眾的好評和歡迎。為適應農村需要,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致富農民,他在距縣城30里外的玫瑰鎮郭套村建起了優質果樹和優質苗木嫁接和育苗實驗園,并引進了早、中、晚熟蘋果新品種,并進行精心培育。既教會了農民的嫁接技術,又培養了農民群眾的管理技術和水平,還安排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目前他引進的新品種已推廣到農村,部分群眾已受到可觀的經濟效益。
"老驥自知夕陽短,勿須揚鞭自奮蹄"。黨支部書記、原林業局副局長李鐵軍同志,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保障支部成員政治學習效果的同時,積極帶頭到林業局家屬院及居民小區檢查、疏通排水管道,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當暴雨過后,他冒雨疏通下水道;當大雪過后,他冒著嚴寒帶領大家清掃積雪;當道路損毀時,他組織大家積極進行道路維修;當有人遇到困難時,他和支部成員一起伸出援助之手;2008年汶川大地震,林業局離退休干部支部的成員積極捐款、默默奉獻愛心……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林業局老干部黨支部黨員的身影。在當地,人們都親切稱他們為"活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