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矢志不渝、同心共進,今朝夢想成真。已擁有多項榮譽的濟南,如今再添一個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全國文明城市”,城市發展站到了新的起點上。
這項榮譽含金量十足,既承載了城市發展的需要,更遵循了全市人民的夢想。如果把多年來尤其是近兩年來的濟南巨變,放在整個歷史進程中進行對比考察,就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對全國文明城市的不懈追求,延展到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吸引著全市人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受益其中。
如今,每個濟南人都能說出這塊金字招牌的重大意義所在——“全國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體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集中體現,是人的素質提升與城鄉環境改善的有機統一,是衡量一座城市整體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綜合性標志。
如今,生動的文明進步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黑虎泉畔市民游客和旅游志愿者共同繪就一幅動人的“親水畫卷”;馬路上曾經盤根錯節的“蜘蛛網”消失無影,南部山區違建別墅徹底拆除、大街小巷轉角就能見到綠,優美清亮的城市天際線就在眼前;車讓人、人讓人的路口文明蔚然成風,市民舉手投足間的善行不勝枚舉。
這些宏觀追求與細節呈現,歸根結底都落在“人”的身上。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創城過程中提出并踐行“為民、靠民、不擾民”理念。一路走來,我們弘揚道德風尚,傳播文明理念,傳遞社會正能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心、見之于行,最終讓群眾共享創城成果;一路走來,濟南的城市宜居品質明顯提高,加上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首個水生態文明城市、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等一系列實打實的環境優勢,泉城特色更加獨具魅力,也更增強了濟南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這項榮譽來之不易,既集合了城市龐大體量的資源,也凝聚了700萬濟南人的民心民智民力。如果梳理多年來尤其是近兩年來的創城路徑、創城指標、創城故事,就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在發展水平更高、發展質量更優的目標下尋找彎道超車、變道換向的突破口,必須痛下決心、迎難而上,用更大的勇氣與智慧實現革新。
每個濟南人都能體會到這塊金字招牌背后的努力——東部老工業區關停騰退40家污染企業,濟鋼生產線全線停產,35蒸噸燃煤小鍋爐淘汰,關停7190家“小散亂污”企業,無數“啄木鳥”全力開展“藍天保衛戰”,一系列環保舉措大刀闊斧,讓如今的濟南人能夠抬頭常見“泉城藍”。
創城成功得益于這座城市的創新拼搏與堅持不懈。今天的創城成功,是目前濟南“氣順心齊、風正勁足”良好氛圍的最好詮釋,是“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干者實惠”正確導向的必然結果,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抓落實”工作要求的生動實踐。創城引領濟南蝶變,這種變是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階段基礎上的成果體現,是城市綜合實力實現跨越邁進的必然趨勢。從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以來的經濟發展成績單看,濟南進入17年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階段,經濟飛躍發展為精神文明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與精神文明協同共進,成為濟南飛躍發展的堅實基礎。
濟南深入推動“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迅猛,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交通樞紐建設、國際量子科學中心、“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啟動等一系列大動作紛至沓來,再到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些利好疊加,為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打造了更高水平的發展“起跑線”。
榮譽的獲得,意味著告別了一段歷史,也開啟了一段新的征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實現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奮斗,是我們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沿海大省省會,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構建國家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等一系列重任擺在濟南面前,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如今,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奏響了一章優美扎實的序曲,只要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繼續勠力同心、擔當實干,更加宏偉值得驕傲的成就還在后面。
時光變遷、冬夏輪轉,那個曾經在老舍先生筆下的“響晴的濟南”,迎來了一個發展更快、發展更好的歷史機遇期。看看那天光、那云影、那水清、那山色,一個嶄新的濟南正迎面走來!